找到相关内容1345篇,用时1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全球伦理背景下三国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所面对的是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,这些痛苦对所有人都是普遍适应的。佛教中五戒十善的道德规范,六度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,佛教的宽容、慈悲和平等的理念,具有作为共通性伦理规范的普遍意义,可以为全球伦理...无上菩提之心”,慈悲救渡一切众生,通过对世间众生诸苦的观察,从而生起救济众生、自觉觉他的菩提心。在道德实践方面强调六度、。六度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,又称六波罗蜜,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和...

    湛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449505.html
  • 佛教对“适应”的基本说明

    的重要指导思想,应该是整个人类的、永恒的主导思想。  佛教可以说是最讲究“适应”的,因缘生灭的现象观、契理契机的经义圆融观、大乘利他的“”方便观、菩萨济人的假智观等等,可以说都是在强调“适应”说的...适应而不变质,方为是适应。  三、 大乘利他的“”法方便观谈“适应”  佛教大乘法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,发心重在利他,以利他来破“我执”将自利融摄在利他之行中,圆满大乘慈悲精神,“慈...

    智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0749617.html
  • 全球伦理背景下中韩日三国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生老病死的痛苦,这些痛苦对所有人都是普遍适应的。佛教中五戒十善的道德规范,六度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,佛教的宽容、慈悲和平等的理念,具有作为共通性伦理规范的普遍意义,可以为全球伦理提供独特的资源价值...慈悲救渡一切众生,通过对世间众生诸苦的观察,从而生起救济众生、自觉觉他的菩提心。在道德实践方面强调六度、。六度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,又称六波罗蜜,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和智慧六个方面,是...

    湛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2060353.html
  • 生活禅的两个八字方针

    道德圆满之路。做事的八字方针,感恩是报恩:包父母恩,报众生蒽,包国家恩,报三宝恩。包容是修慈悲喜舍无量心。能有慈悲喜舍的精神,还有什么包容不了呢?包容就是和谐,包容就有你我他。分享是修布施、按语、利行、同事摄法。以的精神来落实分享的理线,就能将分享落到实处。结缘就是结缘。所谓广结人缘、广结善缘、广结法缘、广结佛缘。这缘,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大因缘,是成就一切有利于社会大众事业的大因缘,是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4063276.html
  • 问:佛经中以哪些动物来比喻佛陀的相好?

    佛陀的三十二种相好中,有许多是以动物美好的特性来代表,佛身的八十中西维尔随形好中,也有以动物来表示的。 手足指缦网相,又称作指间雁王相、俱有网鞔相、指网鞔相,此相好是指手足每个指间,皆有缦网交互联络的纹样。这样相好是由于菩萨修持众生而有,此网缦能出没自在无碍,代表远离烦恼二业、到达无为彼岸的特德。 如鹿王相,又称作鹿王腨相、两腨鹿王相等。即佛的股骨如鹿王的纤圆,这是菩萨往昔专心闻法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3878157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种类—认识菩提心(5)

    无上菩提和利益一切众生为人生唯一目标。   2、行菩提心   发愿之后,必须将之付诸于修行实践。整个菩萨道的修行,都属于行菩提心的范畴,内容主要为六度。六度为布施度、持戒度、忍辱度、精进度、禅定度、般若度。经论中亦有十度之说,即在六度之外加上方便度、愿度、力度、智度。为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   从名称上看,菩萨行似乎并没有多少奇特之处。从人天乘到解脱道的修行中,都有这些内容。那么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7111333809.html
  • 弥勒菩萨

    ,尽皆成佛。 人间佛教    当来的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,是将来的。但今天的人间,如果人人修持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、六度,便是今天的人乘正法,人间佛教。近代太虚大师对此提倡最力。他认为:每一个人,都应该以五戒十善,圆满人格;以六度,圆满菩萨资格。人成、菩萨成,再进一步,圆满之,便可成佛。同时,他更认为:如果我们今天能够普劝众生,发菩提心、早修弥勒观行,或可不待弥勒佛出世,人间净土,或称近似的...

    楮柏思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448556.html
  • 《瑜伽菩萨戒》学习纲要

    ,菩萨为何不应贪味静虑37、 菩萨不学小乘法为何也犯戒(障般若度八戒)38、 障般若戒中,于法之戒有哪五戒,如何归为三类以明其义39、 内容有几,障饶益有情诸戒条,如何摄纳为类(障得生十一戒...的原因何在05、 什么叫他胜处法--(广明戒相、明重戒)06、 瑜伽戒唯立他胜处法的原因何在,为什么持之不为他胜07、 菩萨重戒与比丘重戒相比较08、 自赞毁他与轻戒中的第十条爱恚毁赞戒的区别...

    则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2053346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当代走向

    即人间佛教思想。它的基本内容包括:五戒、十善和六度、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,前者著重在净自己的身心,后者著重在利益社会人群。「三个传统」即农禅并重的传统、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和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。...伦理规范──五戒、十善及大乘菩萨、六度等进行现代诠释,使之与社会公德、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相会通,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;   3.强调佛教必须关心现实社会,自觉地以建设「人间净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75963335.html
  • 无生法忍

    不生不灭之法性本体,  忍而不妄浮动,不生妄惑,保持清明如镜,则叫无生法忍。既然无生,也就无灭,故  又名为无灭法忍。    “”:即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——  布施:对需要钱财的人行财施...的耳通,有了天耳通的行人,一切声音都可以  听得到。  三、他心通:就是能够知他人心中所想的一切。  、宿命通: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轮回之中,过去的生死;并知六道众生在六道中过  去的生死,有了宿命通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366646.html